4月29日,一场特别的声乐音乐会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上演。42名“演员”均为北京大学元培学院在读学生,零基础的他们经过一学期“轻松歌唱”《声乐实践》课程系统学习,走向专业表演舞台,倾情演绎全本《黄河大合唱》、中外艺术歌曲、音乐剧片段以及歌剧《原野》《茶花女》片段,用歌声迎接五四青年节的到来。
作为本科教育改革实验基地,北京大学元培学院构建了独具特色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,围绕“德智体美劳”目标,特别开设40余门书院成长课程。百周年纪念讲堂则依托运行了25年的艺术资源积淀,践行“聚光灯下的教育”理念,将艺术舞台向青年学生开放,让这里成为特殊的育人课堂。在《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》指导下,双方于2021年9月推出首门合作课程——“轻松歌唱”《声乐实践》。
此次课程由中央歌剧院女高音歌唱家、一级演员尤泓斐负责授课。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,学生们在尤泓斐的带领下,研读抗战史料、剖析作品时代背景,深入体悟作品的精神内核,完整学习了《黄河船夫曲》《保卫黄河》等八个乐章,以独唱、多声部合唱、朗诵等丰富的艺术形式,再现中华民族不屈抗争的壮丽史诗。姚立姗、郭思鸣、朱婷钰、王铮等专业艺术家也参与到学生排练指导中。考古文博学院2023级博士生刘霄作为课程学员兼助教算了一笔账:“每次课3小时,九次课就是27小时。我们用27小时把这样一首大作品完完整整地排了下来,特别不容易。”
演出在激昂歌声中传递着中华儿女不屈不挠、保家卫国的必胜信念。青年指挥家王铮表示:“教育不能缺少美育的环节,在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这个时间节点上,演出一整本的黄河大合唱非常有意义。这不光是对学生音乐审美的提高,也是对历史的回望,对民族精神的弘扬。”
在前五期课程及汇报演出的带动下,本期课程报名人数突破新高。北京大学元培学院副院长李泊桥表示:“我们与讲堂在校园内实现了育人资源互补,特别是课程以登台演出作为结课方式,让学生真正实现了心中有爱、眼里有光。”这一合作模式的成功经验,也带动了相关课程的持续开拓。据悉,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与元培学院此后还将陆续开设舞蹈、戏剧类相关课程。
(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牛梦笛 通讯员原蕊楠)